查看原文
其他

厦大与广西的校地情缘——八桂大地厦大情,百年悠悠携手行

厦门大学 2020-08-20

厦门大学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秉持“教育救国”理念创办,与生俱来就是一所具有使命担当的大学。从广西山的烟岚里,从厦门海的光影中,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这所百年高等学府自创办之日起就与位于中国华南地区的广西在山海间书写下一段段家国情怀和感人故事,双方百年携手前行,谱写了校地发展的美好乐章。




广西革命斗争中的厦大人


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厦门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红色的基因。来自广西的厦大学子邓拔奇和雷经天在危急关头肩负党中央的重托,分别领导团结广西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在八桂大地上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迅速恢复和重建了共产党在广西的党组织。他们用自己的传奇的革命斗争经历和光辉业绩诠释了厦大人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

1903年,邓拔奇出生于广西怀集县(今属广东省),1922年秋,他考入厦门大学攻读法律。1924年仅21岁的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厦门大学学习期间,他积极参与雷经天等学生运动领袖组织的革命活动,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大革命失败后,广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邓拔奇毅然接受中共广东省委派,到梧州组建中共广西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恢复广西各地的党组织。10月,他继任中共广西地委书记,成为广西早期中共党组织的领导者。他先后奔走于梧州、贵县、桂林、柳州、玉林、武宣、桂平、平南等地,积极领导革命,开展武装斗争,使革命的火种在广西大地又燃烧起来。1930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指派邓拔奇再次担任中共广西特委书记,组织领导全省革命斗争。在邓拔奇领导下,广西党组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百色邓拔奇塑像)

雷经天,1905年5月出生,广西南宁人,192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理科,是厦门大学早期学生运动先锋。参加革命后,他先后投身于“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1928年1月,雷经天先后两次秘密回到广西开展革命工作,重建广西党组织。雷经天潜回南宁后,经过艰苦努力,恢复了南宁的共青团组织和党的领导机关。1929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广西省委,不久广西省委改组为特委,雷经天被选为广西特委书记,领导广西全省斗争,推动广西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9月,广西第一次党代会后,雷经天任中共右江特委书记。1929年12月11日,雷经天作为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领导了百色起义,成立了中共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工农民主政府。

(雷经天)

邓拔奇和雷经天先后担任广西党组织的领导人,在国民党一片白色恐怖下,他们勇敢机智地领导革命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广西迅速恢复和重建了党组织,发展壮大中共在广西的力量,不愧是中共广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他们的传奇革命事迹也被载入史册,成为广西的骄傲,成为厦门大学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陈嘉庚的广西往事

厦门大学创办人陈嘉庚,1874年出生于福建厦门。抗日战争期间,他热心帮助广西办学校,投资工业建设,尽力为广西办实事,至今仍为广西人民所敬佩和感念。

1940年春,正值举国上下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时候,陈嘉庚不顾67岁高龄,率领南洋华侨慰问团漂洋过海,回到国内。1940年8月21日,他来到广西,实现他“祖国万里行”的重要一程。

早在抗日战争初期,陈嘉庚就响应广西省政府为前方将士购置雨衣胶鞋运动的号召,发动南洋侨胞为前方抗战部队募捐得寒衣50万件,又为李宗仁指挥的第五战区部队募得雨衣、胶鞋各数十万套,极大解决了当时担负津浦路和徐州一带守备任务、狙击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的第五战区部队赤脚淋雨作战之苦。

(亲率慰问团慰问各地军民时的陈嘉庚)

1937年,广西中山纪念学校设立出征将士子女教育基金,聘任了陈嘉庚等组成基金管理委员会。在1940年8月抵达广西前,陈嘉庚先生又为该校募得抗战阵亡将士遗孤教育基金约40万元。1941年秋,当得知桂林儿童教养院经费困难时,陈嘉庚立即捐款6万元给院里作生产事业费,使得教养院得以继续开办直至抗战胜利。1941年,陈嘉庚还在广西投资兴办企业,他出资850万元在广西柳州建立集资银行,专为投资广西的工业建设。

从后来的文献记载,陈嘉庚在广西桂林逗留了八天,从8月22日-29日。在这八天中,陈嘉庚全然不顾日本敌机空袭警报和广西酷热,满腔热情地在广西考察、慰问、宣传,充分表现了一个爱国华侨的崇高品质和浓厚的家国情怀。陈嘉庚的广西之行,深深感染和感动了广西人民,为当时广西的抗战事业和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爱执着,书写广西“红树林传奇”

1991年,一个厦大人,怀着对红树林研究的眷恋和执著,从厦门大学博士毕业之后,挥别故乡福建,从舒适美丽的鹭岛来到北部湾畔的广西北海,开始了他在广西近30年的红树林研究,铸就了一段“红树林传奇”,他就是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和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范航清。如今的他是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红树林研究的国际专家、中国首席科学家,也是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

范航清在广西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海岸生态学,特别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他带领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的科研团队,逐渐向人们揭开红树林的神秘面纱,为研究、保护和开发红树林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我国沿海生态安全和世界环保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他的研究在学术界有多项“第一”。首次在国内提出“近海渔业-红树林-海堤”的生态养护模式,首次开展红树林腐叶有效能量和沙滩红树林的研究,首次研究我国红树林的鱼类多样性,开创利用围垦资料低成本评估红树林历史生长情况的研究方法。他还力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红树林示范区,在全球首创“基于地下管道的红树林原位生态保育系统”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研究和实践探索。

(范航清(左二)在考察红树林)

在专注红树林研究的同时,范航清还不遗余力地培养人才。作为广西大学特聘教授和广西大学生态学博士生研究生导师,范航清先后培养了树林生态学、海草生态学和滨海植物生态学等专业的研究生20多人,为广西海洋科学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经常往返于厦大和广西之间,开展科研合作、作学术报告,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论证会,为密切校地合作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辈子专心做好一件事,就没有白过。”回忆起自己29年的坚守,范航清说,厦大不仅仅教会他知识,更教会他做人。




选调生、新时代的广西厦大人

家国情怀是厦大人最重要的精神底色,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国而立、为国而兴、为国而进,培养出了一大批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杰出人才。新时代,有一批厦大学子,他们选择成为广西选调生,将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职业梦想当中,在服务广西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展现厦大人的作为。

他们中的一位是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生,2007年毕业后选调至广西,扎根广西基层十二年间,从北海市的环保事业到城市管理,从海洋事业到城市规划建设,先后经历了七个工作岗位。他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后主持参加广西科技厅、北海市科技局的多项课题,出版了《广西海域赤潮研究》、《广西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两本专著,为北海市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位是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毕业生,2011年选调至广西,担任田阳县五村镇陇华村第一书记,创新实施信息扶贫,彻底改变当地群众信息闭塞的状况,还通过实施“互联网+精准扶贫”项目,帮助村民走向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让我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来自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5届一位博士毕业生如是说。他是广西定向厦门大学第一批选调生,到广西工作不久,就主动申请到国家级贫困县——广西百色市凌云县大石山区贫困发生率高达68%的瑶族村,任“第一书记”。他三年如一日驻扎村里,先后为村里争取资金1500多万元,解决了180户贫困户的通路饮水和住房问题,曾获“广西青年五四奖章”“百色市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一位是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2017届硕士毕业生,挂职造庆村,转输血变造血,将贫困发生率降低至1.31%,争取项目资金800多万,带动全村3000多人脱贫致富。

还有,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2018届博士毕业生,作为广西急需专业人才,投身广西向海经济建设中,成为广西北部湾办的一员;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7届毕业生夫妇,两个外乡人一起携手扎根广西基层,把他乡当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厦门大学选调生在扶贫村屯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

这样的名单还很长,这样的故事还很多。自2015年广西首开定向厦门大学选调生招录先例以来,历年招录人数位列各省前茅,已成为厦门大学重要行业和领域就业的“战略高地”。作为厦大与广西校地情缘特殊纽带的选调生政策,让八桂大地有近百名厦大选调生,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他们散作满天星,从自治区机关部门到各市县及乡镇基层一线,均有他们奋斗的足迹。他们把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践行于广西八桂大地之上。他们把家安在了广西,把心留在了广西,培养出了对这片土地、这里人民的感情,找到了家国情怀和人生价值的着陆点,在实践中练就真本领、做实干家。




续写家国情怀新篇章

东海之滨,厦门大学;国境之南,壮美广西。新时代厦门大学的家国情怀在加强与广西的合作交流中有了新的传承和发展。

厦大成为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助力。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玉林师范学院等一批高校校级领导到厦门大学挂职。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河池学院等一批中层领导到厦大党政管理部门和相关学院挂任中层干部。挂职期间,他们深入学校和学院工作一线,倾情投入管理和育人工作,感受厦大独特的校园氛围和精神文化。他们是校地合作的新纽带,极大地促进了广西高校与厦大的走访交流与合作。

广西成为厦大青春学子社会实践的大舞台。每年厦门大学都组织策划博士团等学生实践团队,到广西开展小学教育、红色革命、基层就业等方面调研,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扎根基层,到西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厦大也是广西人才培养的摇篮。早在1921-1924年间,厦门大学建校之初,就有13名广西籍学子到厦大就读学习本科或预科。近年厦大每年招收广西籍学生2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建校至今已有超过4000名广西学子在厦门大学接受学习教育,成就了各自的理想和抱负。厦大每年还通过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为广西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一批优秀博士人才。

2010年,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与广西大学开展中国-东盟领域研究合作;2014年,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与广西师范大学的台湾研究协同攻关。从高级人才培训到科技研发,从干部挂职交流到人才培养,近年来,厦门大学与广西在课题研究和人才交流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2016年5月,广西自治区主要领导与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一行在南宁会见并深入交流,双方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开启校地合作的新篇章,推动校地合作迈向新高度。双方还在分别推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和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作贡献。

(2016年5月,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一行考察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加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合作)

回首过去,跨越山海,厦门大学与广西的校地情谊源远流长,书写了一段段佳话。展望未来,厦门大学将坚持“顶天立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强与广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校地合作,一同书写新时代“山海经”。



往期回顾久久爱厦大|50w+阅读,1233条留言,TOP10决定颁给他们……高考志愿怎么选专业?厦大院长直播为你解读!
超120万人次、近400个分会场、“火箭”“直升机”“仙女棒”刷屏!昨天我厦这场特别的“云”校庆,你在线吗?
厦门大学100周年校庆一号公告来了!



厦门大学

原文刊载于《广西日报》3月25日第12版

文:卢增夫,陈静

图:小夏图库、厦门大学图书馆、厦大官博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胡景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